关于普瑞

ABOUT US

普瑞眼科积极参与CCOS 2024 共话前沿启智创新

2024-09-09普瑞眼科

9月4日至8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4)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和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大会以“洞见未来 融合发展”为主题,不仅汇聚了国内外眼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和临床实践精英,还深刻展现了眼科各亚专科领域和交叉学科的新技术、新理念,规范化的临床诊疗和思考以及当前研究热点、焦点方面的新进展,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眼科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视觉质量的更高要求。

 

1726040533690586.png

CCOS 2024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预计将问鼎全球眼科大会规模之最:邀请到37位海外华人科学家在内的特邀嘉宾528位,设置了10个学术报告、548个专题发言和184个继续教育讲座,累计收到论文投稿13985篇,高效高质地体现了“学科兴业、学术强国”的理念。大会主席姚克教授表示,CCOS更加国际化是未来可期待发展的方向,通过不断吸引国际顶尖专家赴会分享交流,吸纳更多先进医药企业进驻展览,在我国自己的主场地,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更好地提升我国眼科的国际影响力。

 

1726040475833964.jpg

普瑞眼科参会团队合影(部分)

 

作为“三全”(全生命周期、全眼科病种、全视觉场景)眼健康服务模先的先行者,普瑞眼科派出百余人代表团出席本次眼科学术盛会,在卢奕教授、袁援生教授、王方教授、李志敏教授、沈政伟教授、廖荣丰教授、谢汉平教授等专家的带领下,领衔各自所在学组的学术技术骨干和科研人才全程参会并参与交流,承担了包括主持、讨论、专题报告、论文发言等各类学术任务,分享了公司近年来在眼科学及视觉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尤其是青年眼科医师走到“舞台”中央,向学界展现了专业自信的风采。

 

 

聚焦疑难病例和前沿领域  见证年轻医生成长

 

1726040632679511.jpg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屈光理念的深化,专家们越来越重视患者术后视功能和视觉质量的恢复,白内障手术的复杂性、安全性以及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成为研究的焦点。大会期间,集团副总院长、白内障和老视专业首席专家卢奕教授承担了会议主持、专题讨论和发言、继续教育讲解授课等学术任务,就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应用、复杂白内障手术处理技巧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交流。在眼科手术秀环节,卢奕教授分享了6例小眼球、网脱、硬核等叠加眼病,融合创新性眼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复杂性白内障手术视频演示,展示了白内障团队精湛的手术技术和高超的综合诊疗水平。担任继续教育环节主持并带来了关于《玻璃体前段切除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的学术授课,就前段玻切手术在先天性白内障、存在后囊膜破裂的白内障、瞳孔成形+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手术、极浅前房和恶性青光眼等眼病中的应用、基本原则、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为不同阶段学员规范和指导相关诊疗措施提供帮助。

 

1726040675226671.jpg


福州普瑞眼科业务院长、深圳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林青鸿是从集团内部培养起来的年轻医生代表,目前还是集团科研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之一,其2篇第一作者论文被评为大会发言论文,详细论述了基因检测技术对于圆锥角膜精确诊断的重要性。《Genetic Investigation in a Four-generation Chinese Family with Congenital Fibrosis of Extraocular Muscles and Keratoconus》研究中收集了四代家系,6位成员年轻时不同程度诊断上眼睑下垂、斜视、眼球震颤等病症,先证者与其女儿被诊断为圆锥角膜,在基因排查后发现,除了引起先天性颅神经支配障碍(CCDDs)的KIF21A基因突变外,先证者及其女儿还带有TGFBR2基因突变,虽然还未有文献证实TGFBR2基因与圆锥角膜的直接关系,但该基因是TGF通路的重要受体,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TGF-β通路与圆锥角膜息息相关,经在线软件分析,该基因错异突变不仅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mRNA的表达量也有所下降,所以推测此基因突变增加了圆锥角膜的易感性,加之CCDDs导致的眼睑下垂、斜视的症状增加了患者揉眼睛的几率,外源性因素与遗传内因共同导致了圆锥角膜的发生,通过对这个家系成员的研究,需要对类似眼睑下垂、斜视以及其他增加不可控揉眼或者摩擦的患者多关注是否携带圆锥角膜相关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会增加圆锥角膜的发生概率。在题为《ZNF469基因不同突变引起BCS1及圆锥角膜》的报告中,对其中的一个家系中的先证者——一名38岁的男性做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追踪。该例患者在外院诊断为左眼圆锥角膜,希望做角膜交联治疗,检查发现患者左眼视力指数,矫正不提高,角膜厚度仅160微米,角膜曲率64.7,角膜后表面异常增高,4岁时右眼眼球受轻微外伤后破裂,行眼球摘除,如果单独从角膜地形图来看,是典型的圆锥角膜甚至球形角膜,需要做透镜移植联合角膜交联手术,但进一步检查中,发现患者还存在蓝巩膜,眼轴增长(28.59mm), 黄斑出血,皮肤弹性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扁平足等全身结缔组织的异常表现、曾祖母有相同的眼球破裂情况,此外,患者父母亲是近亲结婚,推断这个家系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变,圆锥角膜只是其中一个眼部表现,容易忽视其他眼部症状和全身症状,患者基因检测后确诊BCS1角膜脆弱综合征基因突变。先证者是纯合子,后代为杂合突变,容易出现圆锥角膜,需要早期跟踪随访。


微信图片_20240911154418.jpg


在眼外伤学组学术品牌“疑难病例讨论与手术视频交流”特色单元,另一名普瑞眼科年轻医生代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叶红医生在《拨云见雾一例外伤所致的视神经水肿》案例分享中谈到,眼外伤患者往往都是急诊手术,术前眼眶CT排除眼内异物及眶骨骨折必不可少;开放性眼外伤一期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闭合伤口,预防感染,术后在预防感染治疗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眼底病情特别是视神经病变的进展,及时复查眼眶CT辅助诊断,并对症治疗,挽救视功能,避免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这些学术分享不仅为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病例素材,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聚焦眼科前沿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更是有望推动相关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为眼科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聚焦屈光手术新进展 分享普瑞经验

 

得益于屈光学科、技术设备以及临床诊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在近视手术矫正领域,以微创全飞秒精准 4.0-VISULYZE为代表的多个创新治疗方案应运而生,进一步满足了近视患者群体对于微创化、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核心诉求。位于本次大会举办地武汉的普瑞眼科“一城两院”(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和湖北普瑞眼科医院),对此项新技术进行了前瞻性布局,率先推出了AI微创全飞秒近视手术,获得了当地患者的广泛好评。

 

1726040832426053.jpg


集团屈光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区总院长沈政伟教授在报告中以“湖北普瑞经验”为引子,介绍了精准4.0-VISULYZE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详细介绍了VISULYZE屈光专用、基于屈光全术式的Nomogram精准解决方案。通过基础大数据统计分析的Nomogram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系统性误差,实现“四差”(验光设备差异、验光师习惯差异、手术认备差异、医生手术习惯差异)归零,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手术结果。他强调,为了规范Nomogram的建立和术后反馈,需要更多的“大数据”来拓展适应症,并通过扩大样本、设置严格对照组来进行下一步研究。通过专项培训和持续的数据优化,可以缩短学习曲线,实现更规范的数据管理。

 

据了解,目前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已在全国多地普瑞眼科医院装机并投入使用,各家医院将按照对标先进、交融互鉴的思路,积极做好成功经验总结和技术成果共享,为广大屈光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各学科展示学科成果  共筑眼科光明未来

 

1726040905619683.jpg


目前,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方式仍然是小梁切除手术(滤过手术),但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仍是青光眼医生担心的问题,且手术成功率也会随之大幅降低。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集团学术委员会战略组组长、医教研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成员、青光眼学组名誉组长袁援生教授介绍,小梁切除术后五年成功率为60%左右。2015年CLASS手术首次进入中国的临床实践,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并开始试用这种新的青光眼手术方式。在青光眼单元,袁援生教授带来了关于《Class术后体会一小梁网功能的保护》的学术报告,分享了其多年来的临床科研思考,其团队研究纳入了近500例接受了Class手术的青光眼患者,几乎都是处在青光眼临床四期,结果发现80%-90%的患者手术后前房水可正常排出,说明小梁网的功能是存在的。出于挖掘抗青光眼手术的可控性考虑,袁援生教授提出应保护小梁网的功能或残余功能,并弄清楚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以及前房角阻塞位置,这些观点有助于推动CLASS手术的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第一单元+高度近视(发言)王方+(8)_副本.jpg


视网膜外科医生常被形容是“刀尖上的舞者”,而在视力最敏锐的黄斑进行手术操作是最恰当的诠释。内界膜(ILM)剥离是视网膜外科医生最常用到的一个手术技术,主要适应症是黄斑疾病。ILM 剥离性损伤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视网膜组织发生亚急性水肿,患者晚期出现视网膜组织变薄、黄斑中心凹旁暗点和视力受损,因此重视ILM剥离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临床指南解读及技术展示专题会上,集团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区域总院长王方教授认为,尽管不同的黄斑疾病有不同的剥离样式,但是术者的剥离操作和目标是一致的,即尽可能减少ILM剥离性损伤,提高手术预后。在进行ILM剥离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要求术者在术前就要思考,ILM剥离是“It is a Plan”,但一些医生并不了解。王方教授围绕《用内界膜镊剥离黄斑前膜的Tips》详细地介绍了ILM剥离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ILM剥离中使用的内界膜镊、染色剂辅助ILM剥离的优势、如何避免或减少术后患者出现视野盲点的风险等,让参会者受益颇多。此外,王方教授还围绕激光治疗飞蚊症作学术报告,提出飞蚊症是一种疾病,即便患者的视力是1.0,它依然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随着YAG激光技术的进步,以及在长期安全性结果的支持下,激光治疗有症状飞蚊症将成为替代玻璃体手术的一种新方法。


1726041239536008.jpg


ICL植入术是高度近视患者近视矫正的主流手术,是低、中度近视患者近视矫正手术中除激光手术外的重要补充。ICL手术中,晶体大小的选择及植入方向对于患者预后起有重要影响,所以完备的术前检查和术前眼生物参数分析对于手术的效果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术前测量白到白和前房深度是选择晶体型号和植入方向的主要指标,但实际中术后的效果,ICL术后的状态仍收到很多因素(沟到沟、晶状体失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进一步分析各种眼生物参数与晶体型号选择的关系对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治疗至关重要,且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影响到晶体的选择。集团屈光学组副组长、安徽省区总院长廖荣丰教授汇报的题目为《近视人群眼部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在本研究中,测量分析了睫状沟直径、晶状体矢高、晶状体厚度等参数与眼轴及角膜横径之间的相互关联,分析在近视发展的过程中整个眼球各生物参数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尤其是可能影响ICL植入术后拱高的重要参数,为临床选择合适尺寸的ICL以实现理想拱高提供参考。

 

1726041305112855.jpg


集团角膜与眼表疾病学组副组长、重庆普瑞眼科医院名誉院长谢汉平教授在题为《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手术治疗》的学术报告中介绍,针对不同大小和深度的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可提高其治愈率。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至关重要,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和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参考我国感染性角膜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CORNEA第4版部分章节、角膜治疗学等专著及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根据角膜溃疡大小和的深度,可以采用角膜溃疡清创(溃疡深度小于1/3CT)、角膜交联(角膜厚度大于400微米)、角膜基质注射(溃疡直径小于7mm)、前房内注射抗真菌药物(角膜内皮斑明显)、结膜瓣遮盖手术(深度小于1/2CT的中周部角膜溃疡)、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角膜溃疡未累及后弹力层)、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角膜穿孔或濒临穿孔)等手术治疗方法。

 

1726041400123652.jpg

代李志敏教授发言



集团医教研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成员、贵州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李志敏教授根据《中国治疗用绷带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了绷带镜的辅助治疗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症、更换镜片和戴镜用药注意事项,同时分享了两例典型案例的临床治疗效果。

 


1726041456323064.jpg

集团屈光学组荣誉组长、江西省区总院长周文天教授(左五)

受邀出席首届“EVO ICL万级大师手术电影节”并获奖(全国仅12人)

 

1726041507466295.png

南昌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章晖博士(右二)作品——《稳稳的幸福》案例视频

晋级“中华眼科菁英2024眼内镜手术视频评选·精进版”评选大赛第一名

 


在眼科领域,普瑞眼科已耕耘十九载。未来,普瑞眼科将继续以科研创新为发展引擎,和广大眼科同仁、学界、业界携手共进,以洞见未来的眼光,以融合发展的理念,为眼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国眼科产业的发展。